【腾讯云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,快速实现日志分析、应用搜索,首购低至4折

1975年,61岁的陈永贵在第四届人大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。按照分工,农村干部出身的陈永贵负责协助周总理主持农业生产。到北京之后,文化程度不高的陈永贵先进了扫盲班学习,经过一段时间的深造,他已经可以自行阅读文件报纸,编撰简单的文字材料了。

赴任国务院之后,陈永贵也没有完全切断和大寨之间的联系。他当了副总理不久,大寨组织了一次推广农业生产经验的会议,邓小平等政治委员前去参加。会后,大家一起去陈永贵的家里做客。

邓小平和陈永贵不算熟悉,之前对陈家的情况也不了解。一进门,小平同志还是很意外,堂堂副总理的家里,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。陈永贵的家里人,都和他一样朴素憨厚,见到中央领导,也不懂得说什么交际应酬的话。

从陈永贵家里出来,邓小平深受感动,他感动的是陈永贵不忘初心,始终没有改变朴素本色,这样的干部,才有可能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来。

经过深入了解,邓小平对陈永贵的脾气秉性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,陈是个农民,没有参加过革命战争,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,亲身感受了社会主义给农村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,打心眼儿里拥护集体经济。

他这样单纯的阶级感情有错吗?绝没有。

大寨能走到今天,陈永贵功不可没,至少他让大寨人吃饱饭了,要知道,再优越的社会制度,也要解决好人民的生存问题。陈永贵出任副总理之后,继续大力推行大寨模式,他的出发点是希望用自己的经验,解决国家困难,帮助和大寨一样的贫困地区解决温饱问题。

邓小平对陈永贵的认识是精准和透彻的,那么陈永贵对小平同志又是什么样的理解呢?是否存在误解?

陈永贵早年没上过学,解放后勉强学了识字,不能算是文盲了。政治上获得提升之后,他见过的世面多了,眼界也开阔了,但是理论水平始终在低位徘徊。

1971年,他当着前来推广杂交农作物种子的山西省委副秘书长的面质疑:为什么经过杂交的高粱种子只能用一年?以前大寨里种的庄稼,都是几十年循环使用的种子。

在场的专家面面相觑,不知道应该如何向他解释杂交技术,毕竟是人工产品,第一代可以使用不等于第二、第三代以后还可以继续使用,总会有一个自然退化的作用。说的多了,陈永贵听得脑瓜子疼,还是不能理解。

担任副总理之后,陈永贵把毛主席的一切指示都牢牢记在心里,不走样的执行。他对毛主席曾经对小平同志做出的一些评价念念不忘,耳朵里又时常能够听到一些反革命集团发布的诬陷性言论。

有了这些影响,他在心底里,对小平同志复出,多多少少是存在疑虑的,担心会不会影响伟大领袖的威信。事实上,当年伟人对小平同志的某些评价,或多或少是受到别有用心之人引导的,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,算不上足够客观。

粉碎反革命集团之后,中央在商议邓小平复出问题的过程中,陈永贵的思想还是没有扭转,他是少数反对恢复小平同志职务的中央领导之一。不过,经过时间的推移,邓小平恢复工作,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脚步了。

进入八十年代,陈永贵开始深深地感到力不从心。毕竟是年近70的老人了,即使再努力用功学习,好多新事物,新情况,他也是无法理解,不能接受。繁重的公务,让他疲于应对,而且处理下来的效果并不理想。

1980年,陈永贵在会议上表达了辞去副总理职务的请求。会后,陈永贵没有离开,他留在休息室里,希望和小平同志最后说几句话。小平同志坐下来点了烟,陈永贵的心里话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:这段时间里,你几乎每天都开会,那么多以前听都没听过的点子,让我怎么能接受的过来呢......

小平同志欲言又止,沉默过后,告诉陈永贵:你可以保留意见和观点,但是要服从党的纪律。

辞去职务之后,陈永贵留在北京的农场里生活。晚年,他远离政治,经常会干些农活,退休待遇并不差。1986年3月,陈永贵病入膏肓,住院治疗,弥留之际,对家人表示:邓小平,他是个好人啊!不久后,72岁的陈永贵因肺癌病逝。

内容分享:
全球2000+节点无盲区覆盖,注册即可免费使用
Top